大多数宝宝都有半夜被妈妈叫起尿尿的经历,这实在是很让爸爸妈妈头疼的一件事。很多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尿床,还设置闹钟定时叫宝宝起床尿尿。那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呢?叫孩子起床夜尿会不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?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。
我们知道,宝宝尿床有一个“有效期”,在3 岁时宝宝已能控制排尿。医学上把儿童3岁后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称为“遗尿症”。在“有效期”内,宝宝尿床属于正常现象,妈妈定时设置闹钟强行把宝宝叫醒,起床排尿,其实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,特别是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性格形成造成不利。
打断儿童睡眠影响性格
在整夜睡眠中,人们通常会经历4~6次睡眠周期。睡眠过程中,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期,而后是快波睡眠期,之后再重复开始。其中慢波睡眠期占整个睡眠过程的80%。在觉醒状态下,生长激素分泌较少;进入慢波睡眠后,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;转入快波睡眠期后,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。故如果在慢波睡眠期叫醒儿童,必然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,不利于儿童体格生长及促进体力恢复。快波睡眠期是正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。如果剥夺快波睡眠,则出会现容易激动等心理活动改变。快波睡眠期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,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,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。如果经常在快波睡眠期打断儿童的睡眠,可能会影响其今后的性格和学习能力。
非疾病原因尿床者居多
不在“有效期”的尿遗症虽然在医学上属于不正常状态,但是大多数的尿床者都不是病理性原因,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,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:遗传因素:30%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%遗尿孩子的妈妈,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。如果父母均有遗尿史,他们的儿子有40%会遗尿,他们的女儿有25%也会患此病。睡眠过深:这是最常见的情况。很多宝宝白天玩耍过多,较晚入睡,导致疲惫过度,睡着后进入深度睡眠,不容易被叫醒。往往是在睡梦中尿床。膀胱功能成熟延迟:有些患遗尿症小儿的膀胱较正常孩子小,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,但尿量不多。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,它就收缩排尿了。精神紧张:据临床统计,家庭不和、父母离异、失去双亲、惨遭虐待、升学考试前,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。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,过一段时间精神情绪会逐渐消失。疾病因素: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,泌尿系感染、畸形,以及脊柱裂、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。另外,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,应引起人们的注意。
由此可见,半夜叫醒宝宝起来排尿是非常不正确的行为。小于两周岁的宝宝,自我排尿意识海没有发育健全,所以妈妈可以选择给宝宝穿纸尿裤、尿不湿等方法来解决宝宝尿床的难题、这样既保证了宝宝有一个良好的睡眠,妈妈也不用再担心因为宝宝尿床了。